松铃

这由不得你

 

曾经耀眼刚强的少年——朱文正

       想写朱文正的专题很久很久了,一直没有来得及写。

       我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听说朱文正这个名字,还是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的洪都之战中,书中还是比较客观地描述了朱文正对洪都之战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天才般的军事指挥才能,同时当年明月对朱文正的结局采取了正史的讲解。

       但是,里面对于陈友谅攻打洪都之前朱文正的描述,可能结合了当年明月个人的一些理解和增强文章趣味性的写作手法,以至于大家现在可能还会觉得朱文正是一个具有天才般军事才能但是私德不修、花天酒地、情商较低的公子哥儿。

       但实际上,作为一个后来被认定为“叛降张士诚”的叛徒,依旧能够凭借超凡的军事功绩在史书中占领一块无法抹黑的高地的朱文正,总会有人想要去了解更真实的他。

【出生贫苦——少年时光】

       天历元年(1328年)七月,朱家长子朱重四与王氏成亲,两个月后的九月十八日,朱元璋便出生了。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和王氏共育有二子一女,长子夭折,朱文正便成为了朱家第三代长房次子。

       根据史料记载,朱文正比朱元璋只小四岁(部分史料记载为小八岁),两人的年龄差距并不大,而且朱元璋自幼被长嫂王氏照料,朱元璋与长嫂王氏的感情非常深厚。

       至正四年(1344年),天下大乱,瘟疫、贫困、粮荒,各种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朱元璋的长兄、父母于一个月内相继离世,而朱元璋的二哥、三哥也已经入赘他家,不算做朱家人……整个朱家只剩下朱元璋和朱文正两个未成年的男性(朱元璋16岁,朱文正12岁/8岁)。

       此时朱元璋的命运大家都清楚了,先去皇觉寺后随郭子兴,而朱文正则跟随母亲王氏前往外婆家混口饭吃。

【叔侄相见——并肩作战】

       叔侄两人再相见已是8年后(1352年),此时的朱文正已经成长为聪明机警的少年(20岁/16岁)且“貌类高帝”,比起同样投奔朱元璋的表弟李文忠(14岁),朱文正与朱元璋自幼一同在王氏膝下长大的情分,再加上朱元璋此时孤立无援、迫切需要嫡系亲信支持的需求,使得朱元璋见到朱文正后欣喜非常。

       朱元璋所撰《御制纪非录》中记载,“至正正甲年,朕帅师滁阳,守谦祖母(王氏)携守谦之父(朱文正)至。时朕只身,举目略无厚薄之亲,虽统人众,于暇中凡有眷属之思,莫不唏嘘而涕泣焉。俄而侄男(朱文正)至……分离数年,扰攘中一见,眷属复完,其不胜之喜复何言哉!”

       如果说朱元璋见到姐夫和外甥李文忠时,是感慨自己命运之苦以及因为姐姐自幼的疼爱而对李文忠年幼的疼惜与爱怜的话,那么朱元璋见到朱文正时便带着幼年时一同长大的亲近感和嫡系亲信支持队伍壮大的欣喜,这种安心与依靠感,在那时是后来成为开国第三功臣的李文忠也比不上朱文正的。

       自从投奔叔叔朱元璋之后,朱文正便被朱元璋带在身边亲自调教,更是认朱元璋为义父,就连“朱文正”这个名字都是朱元璋所起,朱文正开始跟随朱元璋征战四方,而此时李文忠不过十四岁,还跟在胡翰、范祖乾这些先生身边读书认字,没有能力给朱元璋帮忙。

       根据《国初事迹》中马皇后之言,可知朱文正跟随朱元璋之后,“助渡江”、“攻太平”、“破陈埜先营”、“取建康”,“多有战功”,若说他能够在朱元璋旗下领兵是因为裙带关系的话,那马皇后在为朱文正求情时所说的每一份战功,我想都是朱文正凭借自己的能力得来的。

【全军统帅——能力非凡】

       以至于朱文正跟随朱元璋不过五年(1356年),待渡江攻下集庆之后,朱元璋便立刻加封朱文正为了“枢密院同佥”,与徐达、常遇春等将领平级。而《明朝那些事儿》中所写的朱文正跟朱元璋客气客气,说自己不要官职,便是在至正十六年(1356年)渡江后跟朱元璋说的——“叔父成大业,何患不富贵?爵赏先私亲,何以服众!”。朱文正并不是在洪都之战后才跟朱元璋客气的。

       然而这个时候郭子兴、郭天叙等人虽死,但集庆(南京)刚刚攻克,朱元璋急需优秀将领率军拓展领地,便依旧很高兴地将朱文正提拔到了跟徐达等人同一级别,任枢密院同佥。

       此时朱元璋所在的集庆四周,被陈友谅/徐寿辉、张士诚、刘福通、元军等势力环绕着,张士诚的大本营正在平江(苏州),集庆与平江之间的战略要冲之地——常州的军事地位尤为显著。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七月,朱元璋攻下集庆之后便下令命徐达率军攻打常州,徐达攻打了整整一个月,都没有攻打下来(张士诚投入了重兵把守),气得朱元璋下令“自元帅徐达以下皆降一官”,并写信对徐达进行了严厉斥责:“虐降至叛,劳师无功,此吾所以责将军!”‘

        我个人猜想,徐达应该不会虐待俘虏吧,徐达被朱元璋责骂可能有常遇春的原因,但毕竟徐达是元帅,所以朱元璋便责骂了徐达。

       一直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一月,徐达仍未攻下常州,朱元璋心急如焚,旋即再遣两万精兵前往援助。据《明太祖实录》及俞本《记事录》记载,常州一战,朱元璋麾下所有的嫡系将领如徐达、常遇春、汤和、廖永安、胡大海等人以及其所属全部部众几乎都被调往常州战场,而在徐达失利之后,取代徐达指挥常州战场全线的最高军事统帅,就是朱文正!

       经过整整八个月的战斗,朱文正终于率军拿下了常州,一举扭转了朱元璋对张士诚的军事战略态势,形成对张士诚向西扩张的压制地位。也就是说,常州之战后,虽然朱文正依旧看上去和徐达等人平级,但实际上作为朱元璋的侄子兼义子,朱文正在朱元璋麾下嫡系将领中的地位已跃于其他人。

【大都督府——骨肉重臣】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初,朱元璋被韩宋政权封为“吴国公”,此时,除了朱文正、徐达等亲信之外,还有一人在军中地位卓然,那便是最初跟随郭子兴的邵荣。郭子兴、郭天叙时期,邵荣一直与朱元璋平级,以形成郭氏对朱元璋的压制,后来郭天叙等人死在了渡江、集庆战场上,又因朱元璋手中握着淮西二十四将、徐常二将、朱文正等亲信,邵荣虽一度与朱元璋平级,权力已和徐达等人差不多了。

       等朱元璋受封“吴国公”之后,便开始积极进行官职调整,将整个军事机构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交给自己最为信任的侄子朱文正任大都督,由此可见朱文正的军事指挥能力实在卓然。

       同时,朱元璋将邵荣、徐达、常遇春等人调入中书省,任命邵荣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徐达为右丞、常遇春为参知政事,明面上看似乎使得邵荣的官职跃于徐达、常遇春之上,实则剥夺了邵荣可能掌控全军的机会,同时使原本几乎与朱元璋平级的邵荣降成了朱元璋的下属(此时朱元璋位于中书省之上)。

       而朱元璋封朱文正为大都督一事,虽有挟制邵荣的政治考量,但更多的是给予了朱文正“节制中外诸军事”的实权与信任,此时朱文正正式成为了朱元璋麾下的最高军事统帅。

【洪都之战——耀眼无双】

        之后,便是后世史书也无法篡改的“洪都之战”了。

       在洪都之战开始前,朱文正也并不像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所写的一样整日无所事事、花天酒地。

        洪都,“非骨肉重臣不可守”!(《明史纪事本末》)

        根据《明史》中的《诸王列传》,朱文正到了洪都之后十分尽职,他按照叔父朱元璋的指示,重新修筑洪都城墙两千零七十丈,加固城墙至二丈九尺,重新对三千四百多丈长的护城河进行深挖,挖护城河至十一丈宽。(所以,其实并不存在朱文正感慨城墙是豆腐渣工程的情况,因为城墙本来就是他加固的,只能说陈友谅六十万大军打得太猛了!)

       同时,朱文正积极发兵攻占周围未归附朱元璋的地区,“号令明肃,远近震慑”(我个人认为这八个字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

        之后,朱文正以顽强到非人类的意志力率领不到两万人誓死守城八十五天,“文正数摧其锋,坚守八十有五日,城坏复完者数十丈”(《明史诸王列传》)。

       大家可以想一想,朱文正守城面对的困难远比我们能够想到的更为复杂。六十万大军对两万人,单单是心里上的压力会有多大?而且朱文正面对城中高级将领一半以上牺牲(赵德胜、牛海龙、赵国旺等皆战死)、陈友谅每日恼羞成怒后在城下将攻克的周围城池的将领一一斩首、杀鸡儆猴的残忍、明军所有主力都去围攻安丰、庐州后洪都的孤立无援……

       哪怕后世总结再多陈友谅攻打洪都失败的经验教训,都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守洪都的人,是朱文正,是在元末明初乱世中独一无二的朱文正!

       若不是他,或许,陈友谅最后不会输。

       然后等陈友谅撤军之后,朱文正来不及休整,趁陈友谅转战鄱阳湖之际,立刻发兵攻占其他地区,同时率军切断了陈友谅的粮道、烧毁陈友谅运粮的船只,逼得陈友谅被迫突围,以至最后中箭身亡。

       也就是说,在洪都之战后,朱元璋能够在鄱阳湖之战一举击溃陈友谅主力,也有朱文正不小的功劳。

【矛盾加剧——英雄末路】

       结果,这个时候,朱元璋却将朱文正八年前说过的那句“叔父成大业,何患不富贵?爵赏先私亲,何以服众!”拿出来说事儿,朱元璋道貌岸然地说“念文正前言知大体,锡功尚有待也”,不管换成谁,谁能受得了?!老子拼了命为你打江山,结果你拿老子八年前说的话来敷衍老子?

       之后便是史书上写的朱文正在洪都无恶不作,他“恣意放纵,视人如草木,作孽无休,其不仁者甚。夺人之妻,杀人之夫,灭人之子,害人之父,强取人财”,实在是坏得触目惊心!

       还有一件小事,插叙一下,至正十九年(1359年)六月,朱文正为了在军中立威,竟拿徐达开刀,他以“徐达有叛意”密奏朱元璋。

       朱元璋深知徐达之为人品行和能力,并未轻信,于当年七月仍命朱文正与徐达统军进攻安庆。并且之后,朱元璋将谢再兴的大女儿许配给了朱文正、小女儿许配给了徐达,朱文正与徐达夺权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最后居然跟徐达成为了连襟。

        后来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鄱阳湖一战最为艰难的时刻,朱文正、徐达的岳父谢再兴率弟弟谢五和几个儿子一起投奔了张士诚。

       而朱文正此时又因为朱元璋的刻意冷落心生不满(其实,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也好理解,朱文正已经是大都督,节制内外军事了,官再大还能有多大),难免跟朱元璋有了矛盾,可此时朱文正的母亲王氏(也是朱元璋很亲厚的大嫂)还活着,朱元璋也不太可能去杀朱文正。

【结局参差——真假难辨】

       关于朱文正后来的经历,不同的史料记载存在诧异。

       根据《明史·诸王列传》的记载,朱文正被安置到桐城后不久,便郁郁而终。

       根据《国初事迹》的记载,不久,朱文正重获启用,朱元璋令他整顿荆州城防,返回京师后,便再度闲置起来,如果朱文正能熬过这段时间,服从朱元璋的一切安排,谨言慎行,也许结局会不一样。

       可是朱文正再次出言不逊,朱元璋怀疑他图谋不轨,打算再次废黜他,马夫人极力劝谏:“文正只是性情刚烈,定然不会图谋不轨,文正的母亲在世,念在其母子的情分上,赦免他吧,况且文正是咱们的至亲之人”。(“文正止是性刚,恐无此心。文正母见存,当念其母子之情,用曲赦之,且见亲亲之义。”《国初事迹》)

        朱元璋再次采纳了马夫人的建议,后来又派朱文正回濠州祭祀,谁料朱文正“暮夜与从人议,有异志,从人备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朱文正心怀异志,昼夜与人商议,被随从告发。于是朱文正再次被废黜。

       根据《纪事录笺证》的记载,朱文正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八月再次被赦免,朱元璋任命他为监军,攻打张士诚的地盘浙西地区。

       攻至太湖时,朱文正企图叛归张士诚,被捉回应天,朱元璋雷霆震怒,扬起鞭子一顿抽打,朱文正不敢躲闪,被朱元璋失手打死。

       而根据《御制纪非录》,“大逆之道既泄,朕恐为人所庑,特召而审之。其应之词虽在神人亦所不容。其逆凶之谋愈推愈广,由是鞭而后故。”

       朱元璋担心被他人所迷惑,所以将朱文正捉拿回京后特意亲自审问,但朱文正所应之言语竟然达到“神人亦所不容”的地步,可见其嚣张跋扈至极。而后所写的“逆凶之谋愈推愈广”则绝不可信,此时的朱文正都已经被羁押在牢,如何能够再私谋叛乱?

        此前朱元璋因听闻侄子有造反之意动怒欲杀之,都在马皇后的劝阻之下冷静下来。“文正虽骄纵,……。况乃骨肉亲侄,纵有罪,亦当宥之”,“文正止是性刚,恐无此心。文正母见存,当念其母子之情,用曲赦之,且见亲亲之义。”

        从马皇后之言中也可以侧面得知朱元璋并未有十足证据来证明朱文正意图谋反,可每次朱元璋会见朱文正后都会因侄子不分尊卑的言语行为而大发雷霆,而朱文正也自以功大和情感之亲并不认为其叔父会对其有所伤害。

        当朱元璋回京特意提审朱文正后,他再次“应对之词虽在神人亦所不容”,这时的朱元璋盛怒之下,亲手持鞭将其一顿毒打,“由是鞭而后故”,朱文正就这样被其情绪失控的叔父痛打失手致死。

       综上,可大胆猜测,朱文正是被盛怒之下的朱元璋失手鞭杀(比如后来朱元璋也曾鞭杀了朱亮祖),并非因其真有叛逃之意被囚禁后郁郁而终。

        他那么骄傲刚强的人,怎么可能会郁郁而终?

       而后世史书为了掩盖朱元璋将亲侄子杀害的残暴行为,先采用春秋笔法编造朱文正蓄意谋反,后又写朱文正是被囚禁而死,这些只不过是为了将罪责全部推往朱文正身上从而为朱元璋洗脱。

        以至于后来朱元璋心怀愧疚,将朱文正嫡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朱守谦虽受封为郡王,可朱元璋却在军政权力、官属规制、护卫甲兵、采禄赏赐、册宝仪仗等方面对侄孙朱守谦采取了与朱樉、朱棡、朱棣等一视同仁的态度。

       然而,朱守谦最后的死因也很蹊跷,当时朱文正死的时候,朱守谦(1361年出生)已经开始读书记事了,长大以后虽然听马皇后的话,却对朱元璋一直心怀怨怼,史书记载,朱守谦屡教不改后,朱元璋将其“召至京师,笞而禁锢之”,然而对朱守谦的死因却含糊其辞,只说朱守谦于洪武二十五年卒,葬于凤阳泗州。

        我甚至都在想,朱元璋是不是盛怒之下,又将亲侄孙朱守谦给失手打死了?当然,这个是我瞎想的,但我觉得也不排除有这个可能性。

【世子之争——隐藏图谋】

       还有一点,可能也导致了朱文正的死亡,那便是朱文正的真正野心和朱标的影响。当朱文正被封为大都督震慑远近时,六岁的朱标才刚刚开始跟着宋濂读四书五经,而朱文正当初的那句“叔父成大业,何患不富贵?爵赏先私亲,何以服众”,若换一种理解方式,便是朱文正认为自己便是叔父朱元璋最亲近的人,既然朱元璋自封为吴王了,那是不是应该封自己这个朱家的长房长子为世子继承他的江山与家业了?

       可朱文正没想到朱元璋不带丝毫犹豫,在自封吴王之后直接下令封长子朱标为吴王世子, 命所有的义子全都恢复本姓,又将原先归大都督府统辖的邓愈等将领调去了中书省,将朱文正的权力架空了一多半,如此种种累加起来,终于激起了朱文正内心的强烈不满,他又认为叔父顾念亲情不会杀自己,才“遂失常度”……可惜,亲情在权力面前,有时候不值一提。

       就连朱元璋亲儿子朱樉的婚姻都被朱元璋拿来作为攻略北元的筹码了,他又怎么会在乎一个侄子的死活呢?

【最后】

        纵观朱文正一生,我认为,如果不论人品、政治能力的话,朱文正的军事才能绝对可以位列元末明初前三名的,不亚于徐常李三人,当然,这是单论军事统帅能力。

       若论人品和政治才能,朱文正比不上持重有谋的徐达、气量沉宏的李文忠;若论忠诚,朱文正比不上所向披靡的常遇春,当年明月给朱文正在开国将领中排名第四,这一点我认为还是很客观的。

       写这么多,还是希望如果有人听到朱文正这个名字,可以对他多一些了解,那曾经也是一个明亮耀眼、聪明机警、有勇有谋、坚毅刚强的少年!


{文献参考——}

(1)微信公众号“历史百寻”(文章原创:李彦)【主要参考】

(2)知乎用户“戈尘读书”【次要参考】

{其余参考——}

(3)《明太祖实录》

(4)《国初事迹》

(5)《纪事录笺证》

(6)《明史》

(7)顾城《朱文正事迹勾稽》

(8)夏玉润《大明王朝诞生前的祭品(上、下)》



















《昨夜月明》【小说设定】

       《昨夜月明》里面,因为女主角冯文庙设定的是至正四年(1344年)出生的,所以朱文正的年龄我采用的是至元二年(1336年)出生的这种说法,比冯文庙大八岁,朱文正与冯文庙的感情线也全是虚构的,与历史史实无关。

       根据史料,朱文正和谢翠英(谢再兴长女)在至正二十一年才生下朱守谦,所以我想朱文正结婚应该也不会特别的早。而且当初朱元璋做主将谢再兴两个女儿分别嫁给朱文正和徐达的时候,并没有通知谢再兴,而是偷偷摸摸地趁谢再兴在外面打仗的时候强势做主将谢再兴两个女儿的婚事定下来的,惹得谢再兴愤懑道,“女嫁不教我知,似同给配!”也为谢再兴日后投降东吴张士诚埋下了祸根。

       所以朱文正也确实有叛变张士诚的可能性,但是朱文正毕竟是朱元璋的亲侄儿,当时朱文正的母亲也还活着,如果不是跟朱元璋彻底闹掰了,朱文正投降张士诚的概率并不大,可又因为谢再兴的缘故,就搞得朱元璋心里很别扭。

       朱元璋是一个绝对不容别人对他有一点叛逆之心的人,当初谢再兴叛变后,李文忠攻打杭州时曾答应杭州守将谢五(谢再兴弟弟),说谢五如果主动献城,必然不杀他。

      可李文忠虽然说到做到了,朱元璋却咽不下这口气,硬是逼着李文忠将谢五押回应天后凌迟处死才解恨。可见谢再兴叛变一事,的确给朱元璋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朱文正又天生倔强,仗着是朱元璋的亲侄子并不怎么听话,特别是陈友谅被灭之后,朱元璋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可以说,朱家的每一个人,都性烈如火。

       小说采取了朱文正从洪都被抓之后、被朱元璋盛怒之下失手鞭杀的这种结局,同时加入了一些关于小说人物的虚构剧情——沐英离间朱文正与朱元璋的叔侄关系。关于沐英对朱文正的感情,是小说虚构的,在历史中,或许是由于朱元璋对沐英的极度偏爱,沐英是一个没有任何缺点的人,也几乎从未做错过什么大的事情。

       因为鄙人对朱文正很感兴趣,所以《昨夜月明》最开始的一些章节侧重于写朱文正,奈何本人文笔拙劣,写不出什么生花妙笔,如蒙不弃,还请聊作娱乐。

       {观前提醒:小说与史实无关,且对朱文正的感情线为虚构,以本人拙劣的文笔、狭隘的思想对朱文正的人物剧情进行了扩充,小说跟史实无关}

【明媚出场】https://wangjm969.lofter.com/post/311045dd_2b462985e

【怦然心动】https://wangjm969.lofter.com/post/311045dd_2b462e6f7

【渡江功勋】https://wangjm969.lofter.com/post/311045dd_2b466f2c8

【定情雪梅】https://wangjm969.lofter.com/post/311045dd_2b46b5108

【突来婚期】https://wangjm969.lofter.com/post/311045dd_2b46bcc04

【矛盾丛生】https://wangjm969.lofter.com/post/311045dd_2b46e334e

【梅林再见】https://wangjm969.lofter.com/post/311045dd_2b47aaf98

【相助断念】https://wangjm969.lofter.com/post/311045dd_2b4847261

【受命洪都】https://wangjm969.lofter.com/post/311045dd_2b49d05a2

【洪都一战】https://wangjm969.lofter.com/post/311045dd_2b4a1a20d

【爵赏未平】https://wangjm969.lofter.com/post/311045dd_2b4abd42f

【所谓谋逆】https://wangjm969.lofter.com/post/311045dd_2b4acc91e

【潦草收场】https://wangjm969.lofter.com/post/311045dd_2b4aed9a2

  23 2
评论(2)
热度(23)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松铃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