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铃

这由不得你

 

那些年对朱允炆的误解

感觉历史书上的朱允炆,被描写得非常假,甚至我现在还记得我初中历史书上写的那一句朱允炆的“不要伤害我叔叔”。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不要伤害我叔叔”的出处竟是明朝后期的一本小说,就因为小说里的一句不知真假的戏言,清朝在编修《明史》时,将这句话放到了朱允炆的故事里,甚至还据此对朱允炆和朱棣的本纪中其他内容进行了修改。


所以最终呈现在普通读者面前的,便是一个懦弱无知、听信迂腐读书人的建文帝的形象。但是,朱允炆真的如此软弱吗?


我想不是的。


他应该是刚烈的、勇敢、有抱负的一位天真又执着的君主。


如果朱允炆真的非常软弱,那么他便不会一气之下诛杀徐增寿,他没有这个血性。他也不会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实施改革,一面削藩一面推行新政,将身边的藩王、官员一一得罪。


说实话,朱家的人,没有哪个真的就是个窝囊废或者软蛋的。


靖难之役,朱棣打得很艰难,朱允炆也过得很艰难,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战争盛宴,是权术、战略、阴谋阳谋、利用人心、军事兵法集合一体的夺位之争,旨在确立朱元璋死后的权力归属问题。


朱允炆败,不是败在他软弱无能,不是败在他选择李景隆,而是败在他的对手太强大。


因为李景隆执掌大军不过半年多的时间,自建文二年开始,南军便由盛庸全权接盘,甚至还有平安、铁铉、何福、徐辉祖等一大批优秀将领……盛庸在朱棣面前啊打过胜仗,但是也就最开始朱棣对盛庸的战略套路不熟的时候有用罢了,后面朱棣熟悉了盛庸和平安的作战套路,其兵法变得更加狡诈诡谲,可以说平安和盛庸虽然强,但他们和朱棣相比,统帅水平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


第二,就是出身限制导致的眼界、年龄、经验上的差距。朱允炆从小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朱雄英死了之后更是朱标的长子,从小那是千娇万养,想来朱标对他也是极好的,而且这种出身再加上年龄偏小和隔辈亲,导致朱元璋对朱允炆更会多一些疼爱而不是严厉,更何况朱标去世的时候朱允炆也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根本还没有机会像朱棣这些叔叔一样去凤阳种地干活、去蒙古练兵增长见识,所以导致朱允炆从小到大接触的一直都是形而上的东西,就算有朱元璋倾囊相授,也难以领悟领导的精华。


但是朱棣不一样,朱棣出生的很早,六七岁的时候便跟着哥哥们一起穿草鞋练习徒步和骑马,十几岁刚成亲便被下放到凤阳学习为政之道,后就藩北平后又有徐达的多年教导,数次跟随老将参与北征,这才有了他丰富的经验,有了丰富的经验才能保证在做决定的时候可以不假思索地做出最有利的决定,经验上,这叔侄两个人由于各自的生活环境不同,相差了十万八千里,朱棣自然高出朱允炆不少。


第三,那便是朱允炆为什么急着削藩。因为他要立威,他要推行新政啊!因为他年龄小,他心虚啊!如果洪武二十五年死的不是朱标而是朱元璋,那么朱标登基了,可能不急着削藩,朱樉、朱棡都是朱标的心腹兄弟,在西北虎视眈眈地盯着朱棣的一举一动,朱棣脑子秀逗了才会造反。而且朱标自从洪武十年便开始亲政,朝中都是他的人,众武将也还算镇得住,各地藩王都是弟弟,这种嫡长子的压迫感,加上朱元璋多年来刻意为朱标竖起来的威信,必然能使朱标畅通无阻地登上皇位。


可朱允炆不一样啊,随便一个藩王他都得叫叔叔,这种压迫感就反过来了,就变成众藩王给朱允炆的压迫感了,再加上黄子澄、齐泰天天吹枕边风,朱允炆不削藩才奇怪。


第四,便是由于从小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朱棣非常会利用人心,他知道每个人的弱点是什么,但是朱允炆自小学之乎者也长大的,他可能不是书呆子,但是他从小没吃过苦,没挨过社会的毒打,便不会知道自己的手下都在想什么,就有点像身体康健的林黛玉,而朱棣便是八面玲珑的薛宝钗。


总之,这是我的一家之言,只是觉得之前对朱允炆存在很多误解,所以还是写了一些感想出来跟大家分享。(仅代表个人观点)


【补录】

       没想到这个随手写的小短篇过了这么久还有人在看,我认真看了一下大家的评论,这里补充一下写这个短篇的意义,这个短篇主要是想要将朱允炆和朱棣放在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中去讨论,没有说要去洗白谁或者抹黑谁,我之前就说过的,对于历史上的皇帝,我一般都是无感的,不管是朱棣还是朱允炆,对我来讲都是一样的,这篇主要从两者的年龄、经验、生活背景简略分析了两人在靖难期间的举措原因,仅此而已。

       写这篇的原因也主要是因为看到好多历史科普之类的书拿朱允炆下令“勿伤朕叔”这点来说事,所以标题才起为“那些年对朱允炆的误解”,但我并不是喜欢朱允炆或者为他说话,这篇文章的核心也是为了破除这个谣言,并简要分析朱棣、朱允炆的行为动机。

       事实上,朱棣在靖难中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当初白沟河一战,瞿能极其骁勇,朱棣“三换其马,矢尽剑断”,只能连滚带爬地迂回登上堤坝,若不是李景隆“怀疑朱棣有埋伏”(其实我私以为李景隆在洪武末年就跟朱棣有某些暧昧的联系了),朱棣只怕等不及朱高煦的救援便会殒命当场。

      后来建文四年的齐眉山一战中,平安与朱棣相遇,平安直接手持长矛冲向朱棣,差点将朱棣一枪刺死,是朱棣的部下王骐以命相救才使得朱棣逃离了战场。

       还有当初盛庸的成名战,东昌一战,盛庸以火炮相迫,就算南军不敢杀朱棣,可是火炮是不长眼的,朱棣能活命也是靠张玉的牺牲和朱能的全力相救才脱险的,最后朱棣只能带着残部不到几百人逃回北平。

      甚至当初朱棣进逼济南的时候,铁铉诈降,也差点在朱棣进城时要了朱棣的命。

      综上所述,至少朱允炆下令“勿伤朕叔”的故事,其可信度是要受到质疑的,我也只是在这个谣言破除的基础上,对朱允炆和朱棣的成败做了一些十分浅薄的分析,大家讨论的时候还是尽量对历史事件做些分析,只是通过道听途说的故事贬低或者赞扬朱允炆、朱棣等,你当然可以私下里这么想,但我认为不具有什么意义。

  588 26
评论(26)
热度(588)
  1. 共3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松铃 | Powered by LOFTER